中国钛白粉产业的现状、发展及钛矿原料的影响
新闻来源:钛白行业专家
一、中国钛白粉产业简要发展史
中国钛白粉产业起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初期的产品为应用于搪瓷、电焊条等的非颜料级。此后一直至70年代,对锐钛型和金红石型颜料级钛白粉的生产工艺进行多方面研究开发和试生产。但进度很慢,到70年代末,全国各类钛白粉生产综合能力不足2万t/a。
80年代,由广州钛白粉厂牵头,联合国内其他6家企业共同引进澳洲硫酸法钛白粉生产技术,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消化吸收和应用。结合国家组织对攀枝花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攻关的成功,推动攀矿利用和钛白粉工业的发展进入新阶段。
20世纪90年代,我国分别从东欧的捷克和波兰引进了规模各为1.5万t/a的全流程硫酸法钛白粉生产装置(即当时的核工业404钛白厂、重庆渝钛白和济南裕兴化工)建成投产后,带动了全国钛白粉工业迈向了新的时期。1998年以后,在国家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我国钛白粉产业持续高速发展,到2009年,全国总产能已达到近180万t/a,超过美国150万t/a,居世界首位。
二、中国钛白粉产业发展的现状
2.1行业总产能和总产量
由于近10多年国家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导致钛白粉市场的同步增长,其结果是行业出现一系列的扩充项目和业外加盟项目,使钛白粉的产能和产量持续快速上升(2008年金融危机时产量下降除外)。1998年以后中国钛白粉的产能和产量汇总于表1。
表1:1998-2011年中国钛白粉产能和产量一览表
2.2产品结构明显优化
按照国际上颜料级钛白粉产品通行的结构比例,金红石型产品占85%’90%,锐钛型产品只占10%“15%。金红石型钛白粉用途最广,主要用于油漆/涂料、塑料、橡胶、油墨、装饰纸涂层等。而国际上锐钛型钛白粉只用于造纸(纸张纤维填充)、化学纤维消光,及少量的内用场合。
上世纪50年代,我国钛白粉产品以非颜料级的搪瓷、焊条、陶瓷用为主,70年代逐渐向颜料级的锐钛型发展,90年代以后,较高档次的金红石型产品开始出现于市扬,且比例不断增加,近2年已接近于国际先进水平。
见表2:2008~2011中国钛白粉产品结构比例变化
2.3进出口量
由于中国钛白粉产品的品质还无法与国际大公司产品全面相对抗,因而多年来,一直从国际市场进口钛白粉,以用于国产钛白还很难进入的高端领域。进口量在2007年以前基本成正增长,直至当年的27.6万t的最高纪录。此后,仍维持每年20多万t,但呈下降趋势。
近10多年来,中国钛白粉的出口量基本呈正增长走势(除少数年份),但2010~2011年间猛烈增长,终于在2011年我国首次成为钛白粉净出口国。表3是近10多年来,中国的钛白粉进出口数据。
表三:1998~2011年中国钛白粉进出口量(万t)
2.4表观消费量
按照国际通行概念,国内产量加进口量,再除去出口量,即等于表观需求量,其含义在于“表观”(表面),不等于“已经”被消费。表4为近10多年中国的钛白粉表观消费量。
表四:1998~2011年中国钛白粉表观消费量(万t)
按照表4数据,2011年中国的人均钛白粉占有量为1. 18kg,超过全球平均数(0.7~0. 8kg)。
2.5主要生产商
2011年,我国已投产的规模以上全沆程型钛白粉生产商共55家,工厂总数68个,其中产能在10万t/a以上的有4家(四川龙蟒钛业、山东东佳、河南佰利联和济南裕兴),前10名厂商的产能均在5万t/a及以上。2011年我国钛白粉前30名生产商的产量数据见表5。
表5 2011年我国前30名钛白粉生产商的产量数据(单位:t)
2.6我国钛白粉产能的地区分布
2011年,我国已投产的55家规模以上的全流程型钛白粉生产商分布于17个省、市、自治区(上海、江苏、山东、浙江、安徽、江西、辽宁、黑龙江、河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重庆、甘肃),其中四川省和广西区各有13个。攀枝花市是我国钛白粉生产商最集中地区,已投产的企业有10家。
2.7发展前景
(1)市场总体稳中有升
钛白粉作为一种基本无机化工材料,广泛应用于涂料/油漆、塑(母)料、纸张、油墨等多种领域,其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环境和国内外市场息息相关。即使国家在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合理控制GDP增长速度,钛白粉的市场增长还将稍高于GDP,预测未来3~5年的增长率为年均8%--12%,而到2015~2017年。中国钛白粉的市场量将达到200-230万t。
(2)供需失衡,产能过剩
2011年,我国钛白粉的综合产能为250万t/a,实际产量为175.5万t,产能利用率为70.2%,水平较低。目前,各地已公布的扩产项目,包括已有企业技改、扩产、业外加盟项目多达近30个,如果都能按计划实现,到2015年,行业总产能将陡增至420~450万t/a,即使其中部分实现,产能过剩、市场供求失衡趋势将更明显。
(3)氯化法钛白
2011年,全国55个生产商68个工厂中,氯化法工艺只有锦州钛业1个,其产能/产量均只占当年全国总量的2%以内。现今各地处于建设、实施中的氯化法项目共6个,但其工程进展和今后运行效果还很难预料,最根本的原因是核心技术的先进性。
(4)清洁生产和经济产业链
硫酸法钛白粉的最大弊端是“三废”排放量大。当前,行业在“三废”的处理和利用上己获得许多突破,但其经济代价也很高,企业往往视此为沉重的“包袱”。如何将被动式的处理方式变为主动式的市场化商品链,是钛白粉企业长远健康发展的根本。目前行业已出现多种“联产法”清洁生产工艺,其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但这些“联产法”工艺多具有浓厚的企业或地区产业特色,矩期内很难向行业普及和推广。
三、钛矿原料
钛矿是硫酸法钛白粉的两种主要原料之一(另一种是硫酸),按普通的品位(46%-48%)和生产总收率(84%-86%)计,每生产1t钛白粉产品,需要钛精矿2.3-2. 4t。
近些年随着钛白粉产业的高速发展,钛矿的供应状况及未来走向是行业更关心的课题。因为从全球范围看,90%以上的钛矿原料用于生产钛白粉,用于生产海绵钛的和其它钛系产品的只占10%以下。而硫酸则完全相反:我国硫酸消费量当中,68%-70%是生产化肥,钛自jl;h'~T业消费的硫酸只占7%一8%。
3.1我国钛矿原料市场现状
2011年,我国钛白粉行业需求的钛矿(折成48%-50%钛精矿计)达420万t,加上海绵钛行业所需钛矿30万t左右,电焊条及钛铁合金等行业需40万t左右,当年我国钛矿需求量共达490万t左右。2011年,我国从国际市场进口钛精矿共227万t(海关数据),相当于市场总需求量的46%;进口各类钛渣5.5万t,相当于10万t钛精矿和市场需求量的2%。在钛矿供需基本平衡的情况下,2011年钛矿的国内产量部分稍显过半。
3.2我国钛矿资源现状
地球上最主要的钛矿资源是钛铁矿和金红石、锐钛矿,其中钛铁矿资源占80%,金红石(锐钛矿)占20%,所以提起钛矿资源,通常以钛铁矿为主。
钛铁矿资源在地质上通常以两种主要形式存在:砂矿和岩矿,其基本组成都是FeTi03 (Fe0。Ti02),但其共生成分复杂,这与其形成条件有关。
据国际权威性机构(USGS)资料,中国的钛矿资源在世界上排名第6位(前10名国家分别是澳大利亚、南非、巴西、美国、印度、中国、挪威、加拿大、马达加斯加和斯里兰卡),统计数据以砂矿资源为主,岩矿仅包括加拿大、挪威的品位特别高的钛铁矿富矿,中国储量丰富的攀西地区岩质钛铁矿并未包括在内。
但中国自己的数据表明,国内钛矿90%以上是多元素共生型的岩质钒铁磁铁矿,主要集中于四川省攀枝花一西昌地带和河北省承德地区。砂矿仅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沿海地带和云南。
自从上世纪70-80年代国家实施攀矿综合利用政策以来,攀西地带钛铁矿资源的开发利用得到飞速发展,形成一种与钛白粉工业同步发展的大好局面。
综合全国来看,我国钛矿(砂矿+岩矿,以岩矿为主)的资源量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砂矿+少数国家岩矿,以砂矿为主)的35%,折舍T102为8.7亿吨。仅攀西地带就集中了其90%。除四川和河北以外,我国还有18个省、区有钛矿分布。除钛铁矿以外,我国湖北、江苏、山西、河南等地还贮有金红石矿,但都还未形成商品化。
3.3我国钛矿生产现状
我国虽然是号称世界最大的钛矿资源国,但资源量却是以不被国际同行看好的岩质钛铁矿为主,这类矿共生成分复杂,T102品位低,采选难度大。除攀钢矿业公司拥有比较完善的机械化采选装置以外,其余各地的矿点大都是小型规模,工艺落后,有的甚至以人力为主,所以单体规模发展不快。由于钛矿的开采成本低,所以矿点遍布矿区各处,所以总体上产量虽然增长较快,但与飞速发展的钛白粉工业相比,仍显落后。
四川攀枝花地区是我国最大的钛矿产地,2010年,全地区50余家钛矿企业实现钛精矿产量156万吨;2011年,全地区钛精矿产量达到175万吨,同比增长12. 2%。近年,攀枝花的钛精矿产量一直占全国总量的60%-70%。以上数据包括钛精矿直接用于生产钛白粉和用于提炼钛渣两部分。
2011年,我国的钛精矿产量(包括用于熔炼钛渣)约为250-270万吨,占当年市场需求量490万吨的51%- 55%,稍显过半。连同进口钛精矿在内,基奉满足钛品行业(钛白粉、海绵钛、钛铁等)所需。
3.4我国钛矿市场供需形势分析
2011年,我国钛精矿总产量约为250-270万吨,如以近年10%-15%速度增长,2012年将达到280-310万吨。
2011年,我国钛精矿进口量为227万吨。2012年1-6月份,钛精矿的累计进口量为173.7万t,同比增加53.4万t,增幅为44. 3% 。由于越南是我国钛矿第一进口来源国(占进口总量的40.0%左右),且其已宣布自2012年7月1日起禁止钛精矿出口,此举对我国钛矿进口产生重大影响。7-9月份钛矿进口量连续大幅下降:7月份进口量为316373t;8月份为217692t;9月份为150766t,是今年前9个月进口量最低的月份,只相当于年内单月进口量最高的3月份的35.0%,相当于7月份的47. 7%。l-9月份,全国钛矿累计进口量为2422176t,同比增jjD617440t,增幅34.2%,其主要原因是上半年的贡献。
7月份以后进口量连续下降的另一个原因是价格的倒挂,即钛矿以高价位的合同价格进口,却以低位的用户价格销售,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钛矿进口商的积极性。预计全年的钛矿进口总量将比上年大幅增如,但4季度至明年初的进口量仍将保持较低水平。
在市场需求方面,2012年一季度时,涂料等下游市场呈现较旺盛形势,钛白企业开工率较高,因而短时间钛矿供应偏紧,价格也一度达到超过3000元/t的历史高位。随着二季度起涂料、建材等下游市场疲弱,钛白企业开工率逐渐萎缩,直接导致钛矿市场下滑,价格随之下降。到7-8月份,钛白企业开工率大致降至60%,而整个上半年估计在60%-70%。因此,7-8月份时钛矿的市场供应大于需求。多个港口有钛矿到港,且都有不等的延期提货。与此同时,国产钛矿形势也不乐观,除了需求不旺以外,6月中旬一次提价不但未成功,局 部地区反而有所下降,预示钛矿市场的不振。
9-10月份,由于补充库存、市场微涨等效应,短时间内开工率略有上升,钛矿消耗也有增长。根据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预测2012年末到明年初,钛白粉市场比上半年稍有下降,钛矿市场供求总体上呈平衡状态。
(作者系钛白行业专家组组长,中国化工高级人才库成员,著名钛白专家毕胜)